梆子迷-河北梆子大全,河北梆子全剧选段,河北梆子MP3下载

从“燕赵春鸟鸣”探河北梆子生行的发展之路

       田春鸟先生是我省河北梆子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项目河北梆子传承人,在六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工文武小生。他的唱功真假声融汇贯通谐为一体,嗓音刚劲清脆具有金属般的色彩。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仍活跃于舞台,身段还是那样轻盈潇洒,唱腔还是那样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这在河北梆子百余年的发展史中堪称奇迹。

  河北梆子生行的音区高唱法技术难度大,致使人才短缺且难于培养,一直是制约河北梆子生行发展的瓶颈。通过田春鸟先生在生行的突破,研究燕赵春鸟为什么能鸣唱到今天,对我们探索河北梆子生行的发展之路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我所从事的专业是声乐演唱,隔行如隔山,应属于业外人士,但基于对戏曲事业的热爱和受“珍重人民情,振兴家乡戏”的感召,愿意通过声乐方面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对田春鸟先生的嗓音及唱功试作解析。他山之石,能否攻玉,供业内专家参考。

  一.关于生行的音区

  关于河北梆子生行的音区我听到最多的话是“与旦角同腔同调,调门儿太高”,这两句话需要弄清的是同腔的“腔”指的是什么?同调提法的含义是什么?“调门儿太高”只是一句形容词,它究竟高到什么程度有具体的数据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先行探讨。

  “腔”在戏曲里面有着广泛的含义,它可以指发声技术中共鸣腔体的运用,同时还包含曲调旋律,歌曲中的曲作者,在戏曲中则称之为唱腔设计。再往大说由于唱法及音乐风格的不同,“腔”甚至可以独立门户成为一个剧种,如陕西的秦腔、江西的弋阳腔、山东的柳子腔、河北清苑的哈哈腔等。

  因此河北梆子生行与旦角的“同腔”可以理解为是音乐上曲调风格的一致。

  “同调”是上述所有问题的核心,生行的调门儿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以《大登殿》和《蝴蝶杯》中的唱段为例,对河北梆子的青衣、老生、小生的音高做一比较。(根据录音记谱)

  《大登殿》青衣王宝钏:“金牌调来银牌宣”,“宣”的音高为#a2。

  老生薛平贵:“龙凤阁里把龙衣换”,“换”的音高为#g3。

  《蝴蝶杯》小生田玉川:“忽听得谯楼上响起更点”,“忽听得”的音高为f3。

  上述比较从表面看来生行的音区在小字三组,而旦角的音区在小字二组,难道是生行的音区比旦角还要高出一个八度吗?其实不然,此种现象恰恰反映了“同调”内涵的实质。

  从生理上看,男女之间由于嗓音结构及声带长短、宽窄、厚薄的不同,导致音色、音区的不同。女声无论是说还是唱她们的自然音区都比男声高出一个八度,因此青衣王宝钏的实际音高不是#a2而是#a3。河北梆子生行的唱腔恰恰是向上翻了一个八度,达到与旦角实际音高的一致,这就是“同调”。此种现象在京剧和声乐中都是不存在的,例如京剧《四郎探母》中四郎与公主的对唱、歌剧《茶花女》中男女高音的《饮酒歌》对唱,虽为同调但男声的实际音高比女声低了一个八度。

  因此,河北梆子“同调”的概念是生旦之间实际音高的一致,是造成了河北梆子生行“调门儿太高”的根本原因,它既是河北梆子生行唱腔的一大特点也是在嗓音条件和发声技术上的一大难点。

  河北梆子生行唱腔向上翻一个八度是有科学依据的。八十年代中期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嗓音治疗中心从丹麦进口了一台声音频率测试仪,据介绍该仪器也可用于军事例如探测水下潜艇。当时我在河北艺校分管教学工作,为了验证河北梆子生行的唱腔是否真的向上翻了一个八度,我带着河北梆子老生的录音到该中心请他们进行实际音高的频率测试。当工作人员把录音输进仪器后,屏幕上即刻出现跳动的音频,唱声与音频同步,刻度表上显示的频率数值是在1000赫兹—1500赫兹之间,这段频率正好处于小字三组的音区,与旦角的实际音高完全吻合。

  这是现代科学仪器测试的结果,是毋容置疑的。据此对河北梆子生行与旦角“同调”更为准确的定义应该是“音高振动频率的完全一致”,这就是河北梆子生行的音区。

  二.关于生行的选材

  解决河北梆子生行的瓶颈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进行唱腔改革,八十年代省里曾成立河北梆子唱腔研究室,进行了“移调不移腔”即生行降调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条路是否可行由戏曲音乐理论家们研讨。本文所阐述的是另一条路,就是如何选择嗓门儿高的男声学唱生行。

  声乐是依据人体发声器官结构的不同,将男女声归类为高、中、低六个声部,是依据生理上产生音区音色的差异,来刻划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从人种遗传基因的角度来看,我们炎黄子孙的声部绝大多数属于男女高音,因此在我国三百多个剧种和二百多个曲艺说唱中都是男女高音的一统天下,甚至连说相声的为了学和唱在选材时也都选择高声部。过去小孩子进科班学戏前也不曾有过变声后的声部预测,那是因为凭概率倒仓后自然变成高声部的会占绝大多数。

  声乐的声部还可以细分,例如男高音依据音区的高低还可以细分为高男高音、男高音和次男高音。河北梆子生行嗓音条件的底线必须是男高音,如果是高男高音更好。国外高男高音的唱法和我国京剧的男旦相似,是用假声演唱属于女声的歌曲。国内的民间歌手阿宝也是高男高音,他唱的陕北民歌高音也可以达到f3,且唱法与河北梆子的小生近似,究其原因,可能是两者的源头均来自于秦腔,至今还延续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从田春鸟唱腔的声音判断,他是高男高音的可能性大,虽然具有此类嗓音条件的人较少,但也不是稀缺。

  声乐是在变声确定声部后才开始学习,而戏曲由于讲究四功五法则必须从娃娃抓起,这样就产生了变声后特别是男声声部的不可知性,只能是从概率去蒙。其实从体型和遗传基因入手,男声变声后的声部走向,大体上还是可以判断七八的。

  我们炎黄子孙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0厘米,这个身高喉器不大,声带较短,男高音的概率较高。反之如若身材高大则男中低音的概率高。据此男童学戏除对本人测试外,还可以了解其父母及祖辈的身高,原则上是宜矮不宜高。田春鸟先生及我省另一梆子名家雷保春的身材都不高。民间有谚语说“矬老婆高声”,其实这条谚语也适用于男性,矬汉子同样也是高声。

  在遗传基因方面了解男童父母及祖辈说话的声音,也可对男童变声后的嗓音及声部做一大体的判断。京剧老生谭派从谭志道至谭正岩相传七代,且声部音色不变。此外还有杨派老生杨乃彭的儿子杨少彭,李维康的侄子老生李博等都是遗传基因的力证。

  目前现代医学还没有找到预测儿童变声后声部走向的有效手段,人类的基因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上述的办法仅是经验之谈,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是唯一性。例如钱浩梁的身高约为一米八不也是唱老生吗?同样声乐界的男低音也有身高不足一米七的,但这些都只是个案。

  三.关于生行的培养

  田春鸟先生在河北梆子生行界独树一帜的成就,为今后新人的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三点启示:一是健康的身体,二是生命不息演唱不止的坚定意志,三是科学的发声方法。

  健康的身体之所以列为第一位是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件乐器,组成这个复杂乐器的任何一个零件都必须保持健康的状态。如果这件乐器的某一部位出了问题,即使生理生命还在延续,但艺术生命可能会到此终止。

  生命不息歌唱不止的意志列第二位,豫剧名家常香玉那句“戏比天大”的名言振聋发聩,对我们既是激励更是鞭策。从艺之人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忍辱负重和虚怀若谷“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大家风范。

  科学的发声方法可以延长从艺者的艺术生命。科学的发声方法并不神秘,任何一个剧种和曲艺说唱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尽管他们的发声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是科学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千万不要被所谓“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有一个”的论断吓倒。因为按此说法还有百花齐放吗?一种声音在你那里是错误的,但在我这里却是一种风格,例如声乐唱法反对鼻音但适度的鼻音却是京剧裘派的一大特点。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了一九六一年我看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那一年梅先生已经六十六岁了,又是男性演女性,还要边歌边舞,唱要唱出女性的甜美华贵,舞要舞出贵妃的妩媚雍容。试问:不用说边歌边舞,单就唱而言,声乐界的男声到六十六岁有几个能唱的?女声到六十六岁又有几个能唱的?你说你的唱法科学为什么艺术生命却远不如戏曲呢?

  任何一种演唱形式就发声技术而言,都离不开呼吸、共鸣和咬字三大要素,我以前看过田春鸟先生的演出,最近又反复听看他演唱的光盘,我认为一位八旬老人尚有如此漂亮的嗓音,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找到并掌握了既符合河北梆子特点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

  研究传承田春鸟先生的从艺理念和演唱技艺,是河北梆子男性生行的复苏发展之路。


河北梆子MP3全剧 河北梆子MP3选段 河北梆子MP3伴奏
河北梆子视频全剧 河北梆子视频选段 【邀请码获取】